2018年鼓励农村资产租赁,庄家共享农庄模式成熟落地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6:34:36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2018年鼓励农村资产租赁,庄家共享农庄模式成熟落地
来源:头条新闻网
天地之间,“一宅一院一地”而已。居住在繁华都市的城里人大多有个田园梦。而农村由于年轻人奔赴城市留下大量闲置农居。如何将将两者的需求对接?基于盘活乡村闲置宅基地资产的“庄家共享农庄”平台解决了这一问题。 “共享农庄”简而言之就是遵循“三权分置”原则,在不改变农民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农村闲置住房进行个性化改造,形成一房一院一地,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模式,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平台,与城市租赁住房需求对接,形成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以及城市消费者“四赢”局面。 “庄家共享农庄”是全国领先的闲置农宅运营服务平台,采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创新的“平台+资源+模式+投资”四位一体的模式,实现了闲置农宅全产业链上的运营与服务,2016年以来用农村闲置农房改造的“共享农庄”已正式投入全国市场,并与全国各地政府与区域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以模式输出和产业基金投资的方式,通过“庄家”共享农庄平台,让闲置的院子活起来,让城里人圆一个农庄田园梦。 【十年磨一剑 瞄准共享农庄】 把共享农庄变为现实的是一位湖南妹子钟鹊飞。出生在湘潭的钟鹊飞,来北京创业已经16年了。她还是三个孩子的母亲,热情爽朗干练。她做共享农庄并不是心血来潮,可谓十年磨一剑。父母都是从事与农林与土地的工作,让她从小对农业与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2001年,钟鹊飞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后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而她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提出了初具“三权分置”雏形的改革建议,与后来中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 2004年7月毕业后,钟鹊飞进入了中关村永丰基地从事项目管理工作。不满足于安稳工作环境,她开始创业。当时城市地产如火如荼,乡村土地还是政策的处女地,她不得已一边关注农村与集体经济发展,一边利用专业知识从事地产前期的专业咨询、策划服务。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与坚韧不拔的勇气,十余年间,依靠良好的商誉口碑与优质专业的服务,公司从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区域前三的专业领域咨询品牌,十余年间完成了北京超过6000万平米的地产项目前期咨询服务与专业策划工作。 国家发布政策,农村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允许包括北京在内的13城市试点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钟鹊飞敏锐地觉查到实现她的乡村梦的机会来了。2016年,她成立北京万鸿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创立“庄家”共享农庄品牌,成为全国首家共享农宅运营合作平台。 【改造闲置农庄 年租3-5万元】 6月15日记者来到离城四十分钟的密云张家庄村,村里的多套农宅已由庄家共享农庄与著名建筑设计师关天颀老师合作,改造成一套套现代化的小院子。这些院子和周边的农家院已是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租房,户主每年差不多能增收1万元。而城市人租这样一个院子,折合每年仅需花3-5万元。 
改造后的农庄图(设计师定制作品)
“农村有一些破旧的房屋,老瓦、老砖、老窗,没有什么现代化设施,城里人不大看得上。农民自己没有能力修缮或投资,没有渠道租不出去也租不出价格。”钟鹊飞说,运营商介入后,则将设计、资金、技术、管理、文化、人才等先进理念引入,反哺农村,不仅租金涨上来了,农村一些老人还可以参与保洁、绿化等物业服务工作,领取工资,总体上增加了农民收入。 北京郊区究竟有多少套农民闲置房?最近的一次数据来源于2016年的北京市深化农村改革现场会。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彼时北京周边农村闲置房屋数量超过10万套。 
改造后的农庄(设计师定制作品)
在去年的北京 “国家双创周"上 ,钟鹊飞与中国建材集团旗下的北新房屋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整村改造提供装配式房屋解决方案。为了满足城市用户回归田园的生活升级与个性化的建筑审美需求,又与关天颀老师等国内著名建筑设计师推出了农庄改造项目的定制化设计服务。 截至目前,北京已有超过2000套闲置的农房加入到“共享农庄”平台之中,分布在包括房山、密云、门头沟等在内的11个远近郊区,其中80%位于北京“一小时生活圈”内,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农庄合作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庄家共享农庄平台获得了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全国各地的政府与乡村振兴事业的先行者们也纷涌而至,前来参观考察,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等媒体也对这一创新模式赞誉有加,进行了专题报道与宣传。 因为是与村集体合作和农民合作,统一租赁宅基地,所有权依然在集体与农民手中,但是通过这种模式农民一方面可以实现租金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为自家或周边农庄提供物业服务的方式获取工作收入。 【理想与现实结合 让乡村活起来】 将手中的闲置农房拿出来后,农民能获得怎样的财产性收入?钟鹊飞介绍说,通过2000多套闲置农房的探索,目前建立了四个主要收益模式。一是租赁共享模式,农民每年以租金方式获得收入;二是“三权”共享模式,农民从宅基地的使用权上部分退出,相应地获得一次性的使用权让渡收益;三是共建共享模式,农民拿出闲置农房,各种社会资源进来分别负责改造、管理、经营等,再以约定比例分配收益;最后就是自建共享模式,农民自己改造闲置农房,然后把房源拿到互联网上共享出去。“每一种模式下,农民的参与程度不同,根据自主意愿来选择模式。” “共享农庄”模式的优点在于农民最大程度的自愿、自主、自发参与,充分尊重了农村发展现状与传统民俗风情,在不影响正常农村生产生活的环境下,引导农民盘活资源、参与创业或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市场与经营意识。“共享农庄”提倡因地制宜,在统一规划下小规模、创新性发展农庄经济,避免了过度城镇化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环境的侵害,能让无法规模城镇化或不满开发商开发的区域也享受人居升级,又逐步实现农民增收与科技导入、城乡交流融合。“共享农庄”第三个优势是,农庄使用权共享,收益在合作各方共享,资产增值收益大部分归属农民,平台获得信息中介服务费用,日常经营与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税费归属政府。 钟鹊飞是一位企业家,同时在家人朋友眼里还带着一些理想化。在她的愿景里,共享农庄能让城里人触摸土地,与自然交流,体验安全、简约、宜居的田园生活。空心化的乡村则由于设计、资金、技术、管理、文化、人才等先进理念引入,在尊重农村的发展现状与传统民俗风情前提下,因地制宜、小规模、创新地发展,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