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共享单车能否盈利仍未知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6:34:36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2018年共享单车能否盈利仍未知
来源:中国科学报社
2018年共享单车能否盈利仍未知
■李木子
最近,频传将要“大洗牌”的共享单车市场似乎又有迎来“第二春”的迹象:摩拜单车推出大规模免押金服务;ofo宣布目前营收已经超过1亿元;后起之秀哈罗单车更是获得蚂蚁金服新一轮近20亿元投资,给这个行业增添了新的变数。
此前,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都在忙于抢占市场,几乎不谈盈利模式,而现在却开始正面回应“赚钱”的问题了,这不得不说是一大转变。但这是否就意味着共享单车已经走出“烧钱”模式,开始盈利了?其实不然。
共享单车曾一度被认为是靠押金来赚钱,但目前大部分共享单车已经进入免押金时代。ofo虽然之前宣布全面退出芝麻信用免押金,但也同时宣布上线新一代信用积分体系,通过自有数据建立用户信用考评机制。今后将根据用户行为进行信用分级,用户一旦产生不文明行为将扣分甚至扣费,而信用较高的用户有望减免押金。
总之,信用时代早晚要终结共享单车靠押金变相融资和盈利的金融属性。而共享单车企业要想具备能够独立运作的基础,仅仅依靠“一元一次”骑行的费用也很难达成正向现金流。那么,共享单车到底怎么赚钱?
此次ofo宣布已在国内100余座城市实现盈利,实际上是指新设立的B2B业务的营收,其主要业务为ofo的车身广告及企业绿卡业务。
ofo B2B业务负责人邵毅表示,ofo用户呈高频刚需的使用特点,且有千万辆单车在城市各地被用户骑行,线上线下的广告曝光率较高。另外,ofo可将用户流量直接导流至广告商的线上或线下,广告商也很看重ofo线上线下广告资源的整合营销和用户转化能力。
但据笔者了解,ofo的“盈利”计算方式存在一个纰漏,就是并未计算单车的折旧费用。这意味着,一旦将时间拉长到3个月、半年,单车客观的折旧成本极有可能会使得这些“盈利城市”被打回原形。
除此之外,潜在的政策风险也使得车身广告这一模式,极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一夜夭折。根据《北京市鼓励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指导意见(试行)》,投放车辆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安装车载卫星定位装置,不得设置商业广告;《上海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草案也明确要求,不得在车辆上设置商业广告。广告之路一旦被堵死,共享单车“第二春”恐怕又将迎来一场倒春寒。
事实上,在小蓝和酷骑以及大部分其他玩家都已经完全退场的情况下,共享单车依然没有实现盈利,并且现在看来还遥遥无期。可以说,目前,共享单车行业已经由快速抢夺用户和市场的发展阶段,进入到注重盈利的主要阶段,谁能做好线下资产管理(单车的运营、维修),谁将会成为行业最后的赢家。另外,精细化运营以及智慧交通战略或成为企业存续的筹码。
《中国科学报》 (2018-06-21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