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服饰网 > 焦点新闻 >2018年虚虚实实?扒一扒车企自己做的那些共享出行项目

2018年虚虚实实?扒一扒车企自己做的那些共享出行项目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6:34:49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2018年虚虚实实?扒一扒车企自己做的那些共享出行项目
                           来源: 财经网

“2030年,共享出行规模将达到14350亿次,届时,共享车辆销量将超过非共享车,汽车销量总数开始下降。”

近日,当锂钛君看到一则投资机构的分析预测时,不禁吓一出身冷汗。

共享车辆销量超过非共享车,如果对应到中国汽车市场,这意味着一年小3000万的汽车销量开始下降不说,一大半的订单都将流向出行公司,而非私人消费。在5月底的2018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罗兰贝格发布的报告更是显示,受中国城市化和人均拥车量的影响,共享出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将会更加迅速,车辆占比远高于欧美市场。

掰指头一算,距离2030年仅有12年的时间。对于车企来说,福兮祸兮?

车企做出行,是不务正业?

日前,在第五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优行科技总经理董凯楠预测,到2020年出行市场会突破万亿元规模。这个判断也和罗兰贝格的数据基本一致。

万亿元规模的市场,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风口”吧?一边是万亿级的市场蓝海,一边是被逐渐吞没的现有陆地。当大陆变孤岛时,再愚笨的车企都会做出一个决定:下海,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

据锂钛出行不完全统计,目前共享汽车平台已经达到150家之多。其中不乏东风出行、摩捷这样由整车企业创立的出行服务公司。

面对数目众多的移动出行服务公司,人们不禁要问,消费者需要这么多的移动出行服务品牌吗?车企要不要再建移动出行平台,还是仅仅卖车给这些平台就好?

为此,锂钛君分别在2018易境思沙龙和2018北京国际车展上,曾向51位主要整车企业集团或营销负责人做了一项调查,37.5%的车企代表认为,车企有必要自建出行平台;认为没有必要的,占35%;“骑墙者”也有近三分之一,认为还需要观察。

车企做移动出行做什么?

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话题:车企做出行,到底做什么?

根据锂钛出行采访,目前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调节销量用,销量目标太高够不着的时候,卖一部分给自己的出行服务公司,或者低价卖给第三方的出行服务平台。”

——orz,很明显,这是假出行。

“出行市场很大,需求也很多元,不是滴滴一家就能全部覆盖的了的。”

——一汽-大众的摩捷,就是这么想的。出行市场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相对应的奥迪有了自己的出行品牌Audi on dem主打高端市场,而据说红旗的出行服务品牌也在酝酿中,定位行政用车。

“自动驾驶就在眼前,等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的时候,车企不应该沦为优步、滴滴和美团的供应商。”

——技不压人。这是主流豪华品牌和大的跨国汽车巨头的想法。

无论用意如何,但在表现形式上,车企的共享出行,很多都向分时租赁靠拢了,玩网约车是少数(简单粗暴的区别是,网约车是有司机的用车服务,到站拍屁股走人;分时租赁是汽车版的摩拜单车,需要自己取车停车)。

分时租赁更受车企欢迎?

锂钛出行将目前国内企业参与的汽车共享项目进行了简单梳理,发现除了曹操专车进入网约车领域外,其他企业基本上都选择了分时租赁作为切入点。

即便是将统计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分时租赁依然是车企布局最多的出行市场。如戴姆勒的car2go、宝马的DriveNow、福特的Ford2go等。

国内一些整车企业自己虽然没有运营分时租赁平台,但是面向其他平台供应产品,比如奇瑞,向环球车享、绿狗出行等供车;还有很多车企不但是供应商也自建平台做运营商,比如北汽新能源,除了自有的四个分时租赁平台,还将为向环球车享供应车辆等等。

然而,表面的繁荣却难掩持续亏钱的尴尬。传统租车品牌神州租车董事局主席陆正耀就曾对媒体表示,分时租赁的市场需求是真实需求,然而现行商业模式普遍存在短板,找不到盈利模式。进入2018年以来,第三方分时租赁平台倒闭的事件也接连发生。

友友用车、EZZY都已经黯然离场。有人猜测,未来90%的分时租赁公司的陪跑都会不及而终。

这背后的原因,还要回到上文所提到的问题,很多车企做出行其实是“目的不纯”。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新发在接受汽车产经网采访时,直截了当的指出:“如果是为了制造一些销量去做这个,我觉得没有必要。”

“曹操”,共享出行的另一种姿势

和绝大多数车企布局分时租赁不同,吉利却将新能源车作为网约车来运营,品牌就是曹操专车。

在网约车市场,滴滴打头的“一超多强”的格局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曹操专车作为后来者,却也成了一匹黑马。

优行科技作为曹操专车的运营方,其总经理董凯楠表示:“曹操专车从2015年5月份成立至今,三年的时间已经拥有23000台运营车辆。在B2C出行行业里面我们的排名遥遥领先。”

根据今年4月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2018中国网约专车行业市场研究报告》,曹操专车的活跃用户量位居滴滴、首汽约车、神州专车和易到用车之后,排名第五。

尽管在用户数、车辆数上和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的平台还相距甚远,但作为首个纯电动车网约车平台,曹操专车的盈利前景相比现阶段以燃油车为主的平台更为清晰。

“新能源汽车在运营过程中比传统汽车的能耗要低。电费是油费的1/2甚至1/3,在这部分给我们节省很多成本,目前我们在25个城市运营,其中有一半的城市现在已经达成了(收支)平衡的状态,就是我的现金都是正向资金流。” 董凯楠说。

在5月31日的2018中国汽车新创峰会上,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透露,“曹操专车现在做第二轮融资,估值在300亿,可能更高一点,势头很好。2018年底我们预计会覆盖30个城市,有3万5千辆。到2019年希望覆盖到50个城市,车队有5万辆新能源车。”

写在最后

罗兰贝格预计,2025年自动驾驶汽车在乘用车销量中的占比将突破1%,此后自动驾驶汽车将快速普及。如果说2030年是共享汽车占据主流的时间点,那么2025年就是共享汽车插上自动驾驶的翅膀,快速发展的一年。因为,自动驾驶省去了司机,可以很大程度上压低出行成本,提升出行效率。

在自动驾驶普及的这些年,车企们也明显感受到了危机。一方面在技术上试图领先,有如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Cruise Holdings,刚刚吸收了软银22.5亿美元进一步发力自动驾驶,一门心思想抢在Uber和Waymo的前面(二者正在商谈自动驾驶合作结盟的可能);另一方面,车企也在未雨绸缪,摸索移动出行的商业模式,已经是一个立足长远的汽车公司不二选项。

至于什么才是最快通往后自动驾驶时代的出行模式,分时租赁还是网约车,抑或是其他,现阶段还很难分辨,但显然,移动出行商业模式的竞争,一点不亚于技术上的PK,甚至更为关键。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2018年虚虚实实?扒一扒车企自己做的那些共享出行项目 在好搜搜索2018年虚虚实实?扒一扒车企自己做的那些共享出行项目
在必应搜索2018年虚虚实实?扒一扒车企自己做的那些共享出行项目在搜狗搜索2018年虚虚实实?扒一扒车企自己做的那些共享出行项目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