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区聚焦文化创意、大健康、金融电子商务三大产业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6:40:59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武侯区聚焦文化创意、大健康、金融电子商务三大产业
来源: 华西都市报
封面新闻讯(记者 刘秋凤)7月2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召开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武侯区设立分会场并进行讨论。记者从现场获悉,以打造“文创武侯”为统领,武侯区围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健康产业、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商务商贸业等三大产业,积极打造形成人民南路文创金融集聚核、环华西医疗服务及大数据集聚核和西部智谷电子商务集聚核等三大产业功能集聚核,全面增强城市产业支撑力,努力实现做大经济总量与提升产业层次互促共进。
2016年,武侯区产业升级加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7.82亿元,同比增长7.3%;积极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制定出台重点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引入重大产业化项目,大力推动文创旅游、现代金融、商务商贸等服务业高端、集约、特色发展,形成了以文化创意、健康医疗为特色,以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商务商贸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80%。
创新能力增强。武侯区积极打造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吸引成都以色列孵化器等机构、项目共计450余个,带动形成“两核共振、四区联动、多点支撑”的全域创新格局;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2016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95家;强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设立6000万元“武侯区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引入创新创业人才1534名、领军人才11名、导师15名。
特色优势明显。截至目前,武侯区有文创类企业总数达2531家,实现增加值26.49亿元,占全区GDP比重3.05%;医疗类企业总数达987家,拥有华西医院等12家三级医院,医疗养护、特色专科、健康护理等特色突出,在健康数据收集、医疗检测等方面独具优势,品牌影响力覆盖中西部;金融类机构总数达403家,拥有成都农商银行、招商银行成都分行等金融总部,实现增加值126.79亿元,占全区GDP比重14.6%;22家电子商务企业被认定为“市创新型电子商务企业”,认定量居五城区之首,电子商务交易额达527亿元,同比增长20%。
下一步,武侯区将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建设中植入三国文化、诗竹文化、南丝路文化和芙蓉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加强对华西坝老建筑群、“白药厂”等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推动文产融合,以建设“历史文化名区,西部文创强区”为目标,全力打造水润天府都市休闲旅游街区、成都音乐坊、四川国际文化人才港等文创项目集群,加快建成10平方公里文创旅游带。年内,启动三国蜀汉城区域前期拆迁,确保10月“水润天府都市休闲街区”一期建成开街,“天府芙蓉园”生态景观初步形成;到2018年,完成“成都音乐坊”第一期建设;到2021年,文创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助力成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精准发展大健康产业。围绕增加品牌辐射力和适应现代医养需求,打造全国知名大健康产业集聚区。建设“环华西国际智慧医谷”,鼓励健康孵化器、第三方影像、医疗检测、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等新业态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和互联网医院等健康服务新业态,打造国际高端健康产业集群;完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力争2018年,将原礼仪职中地块用于实施国际医疗、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等项目;结合核工业地块改造,建设健康产业大厦,重点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及关联产业,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链。
高端发展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商务商贸业。以建设人民南路“金融服务业集聚区”为重点,充分发挥上善国际、平安财富中心等载体优势,积极引入自贡银行、平安健康保险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等金融机构,2017年金融产业增加值达150亿元,力争2021年达到23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7%以上;以大悦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为依托,以发展定制服务、体验式消费等新型业态为重点,加快实施“购物天堂”行动计划,打造成都“购物天堂”重要极核;同时,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注重大型综合购物场和社区便民店同步提升,着力打造“宜居武侯”;以建设京东西南总部和西部智谷电子商务集聚区为契机,着力提升发展以电子商务为重点的商务商贸业,2017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600亿元,力争2021年突破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