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服饰网 > 焦点新闻 >老字号菜场拥抱互联网,能成功逆袭吗?

老字号菜场拥抱互联网,能成功逆袭吗?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5:02:2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老字号菜场拥抱互联网,能成功逆袭吗?
                 
                       在工作人员熟练的刀工下,已经洗好的不同种类食材被切配得大小均匀,放在包装盒中显得十分规整。清炒双菇、上汤娃娃菜、清蒸鸽子等一道道饭桌上常见的菜肴,在这里已经基本完成所有准备工序。这就是受到不少市民喜爱的“净菜”。

下班回家,到菜市场溜达一圈,跟熟悉的菜摊老板唠唠家常,买一斤毛豆、几个番茄,让老板送点葱蒜……生活味、人情味十足的菜市场,是“马大嫂”过日子的重要去处。
 
而今,家住虹口曲阳的李阿姨买菜却换了种方式。掏出手机,熟练地在三角地“微菜场”上选择1元、2元的平价菜,或者选择已经配好的净菜,买满50元,坐等免费配送上门;若买的少也不要紧,走个五六分钟,去曲阳市民驿站提菜就好。65岁的李阿姨说,“选择手机订菜的原因主要在于,菜价便宜,净菜直接下锅炒,方便。”
 
其名可追溯到1848年的三角地菜场,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菜场,也是目前上海菜场行业最大的直营品牌,品牌连锁菜场达23家,覆盖虹口60%的菜场,服务居民超过50万人。从去年8月开始,三角地菜场拥抱互联网,手机微菜场正式上线。

老旧菜场运营方式之弊
 
三角地菜场的悠久历史,也许并不为人所知。
 
1848年后,上海郊区的菜农在文监师路(今塘沽路)、汉璧礼路(今汉阳路)、密勒路(今峨眉路)三条路交叉的地方,有意无意地设定了一个三角地带,经常在这里设摊卖菜,日渐形成为一个极具人气和颇有规模的菜市。1891年,这里建起一座可以避风躲雨的大型木结构室内菜场。因这幢木结构建筑循着汉阳路、塘沽路、峨眉路三条交叉路而建,形状呈三角型,故被称为“三角地菜场”。这也是在上海建成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室内菜市场。
 
此后,“三角地菜场”的木结构房屋,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1923年,重新矗立起的“三角地菜场”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底层租给摊贩卖菜,二层为副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商店,三层供应点心,依然是当时上海最大的室内菜场。它当时的勃兴,除了颇富特色的建筑和地理位置,也和虹口一带农副产品的汇集有关。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样一个老字号菜市场品牌,也成为了标准化菜市场和行业标准的先行者。然而,传统菜场运营方式的弊端也不可避免的曝露出来:首先,这种出租摊位的方式,对食品安全一般进行后置监管,尽管每天抽查,但无法从源头抓起,主要得靠经营户的自律;其次,由于不是规模化采购,无法做到平价。
 
伴随新时代的来临,大型超市、电商、社区商业等多重冲击之下,老字号菜场的转型,也势在必行。

想做卖安全食品的“网红”

三角地实体菜场
从去年8月开始,三角地微菜场正式上线。这是个建立在微信公众号上的微商城,包括净菜、平价菜、进口食品、南北货、地方特色食品等大类,虹口市民网上购买后第二天就可从多种渠道拿到新鲜时蔬。
 
三角地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告诉记者,微菜场主要方便了两类人:上班比较忙的白领和离菜场较远的人群。“互联网+菜场”的新模式,也成为标准化菜场的一种补充和补位。在食品安全方面,更是严格保障。由于在田间地头直接采购,每日都可以做到检验检疫、留样观察、实现了食品的可追溯。目前采取的提前预定、隔天送达的定菜机制,在降低了运营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市民们每天到手菜品的新鲜程度。
 
微菜场自2017年2月底推出平价菜以来,很受欢迎。这些从崇明、金山等农产品品牌基地直接采购的农产品,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可以给市民更为优惠的价格,不少菜都比菜场便宜50%以上。至今已上架的平价菜达到50个品种,单价分别为一元、二元、三元,从上架以来,每天的订单非常火爆。
 
在位于新市北路上的三角地食品有限公司切配间内,记者看到,在工作人员熟练的刀工下,已经洗好的不同种类食材被切配得大小均匀,放在包装盒中显得十分规整。清炒双菇、上汤娃娃菜、清蒸鸽子等一道道饭桌上常见的菜肴,在这里已经基本完成所有准备工序。这就是受到不少市民喜爱的“净菜”。打开手机端,还可以看到这些“净菜”下方所描述的烹饪步骤,即便是再不会烧菜的“小白”,也可以按图索骥,做出美味。

新式菜场竞争已近白热化
 

手机端三角地微菜场
在随机对不同年龄段使用过三角地微菜场的虹口居民进行调查后,记者发现,他们对于三角地微菜场的送菜速度和菜品质量普遍感到满意。不过,很多人感觉净菜的菜式还需及时增加,以免出现味觉疲劳。此外,购买满50元免配送费的门槛,对于每天想吃新鲜菜的市民来也说相对较高。
 
针对这些情况,三角地微菜场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不断推出新的菜式,并在微信公众号配上图文制作教程。而对于个人送菜的门槛,考虑到配送成本和市民们取菜便捷等因素,前期已尝试在教育系统、医院、商户等地开设自提点进行集中配送。今后将与社区合作,根据不同区域需求量的大小,将自提点设置在居民们身边。
 
更大的一步棋还在后面:三角地菜场也在积极准备转型做自营。预计今年10月,全新的三角地吉祥菜市场即将开业。这个三角地自营菜场,将线上与线下结合,集仓储、配送、购物、自提等多功能于一体,实现统一收银、食材可追溯、统一配送等功能。
 
不过,倘若环顾四周,上海新式菜场的竞争已近白热化。2017年,“新建改建30家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示范性标准化菜市场”的内涵为“超市化的管理模式、商场化的购物环境”,堪称“标准化菜市场的2.0版”。拿上蔬永辉来说,上蔬永辉中心菜场在全市共有17家门店,与传统标准化菜市场单纯出租场地、收取摊位费的“房东”“二房东”经营模式不同,它们全部采用自营模式——依托永辉超市在全国20多个基地进行订单采购,依托江桥市场等一级批发市场开展“批零直供”,还建有专门的冷藏大库用于“动态备货”,以备“夏淡”“冬淡”期间平抑价格之需。
 
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底,上海智慧微菜场总数已突破1000家,主要有“食行生鲜”、“厨易时代”、“强丰”等3家品牌。比如上海很多社区都有的食行生鲜,市民可通过食行生鲜APP、微信、iPad、官网、自助终端等五种方式,随时随地订购生鲜食材。它采用全程冷链的供应链,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省有自己的直供基地,减少了流通环节,实现了价格低廉。
 
再放远点说,还有来势凶猛的盒马鲜生超市。“盒马鲜生”自称为O2O新零售概念,只能用支付宝,在手机App上扫码结账,然后可以直接拿到旁边的海鲜吧加工,让消费者用平民的价格吃到高档的海鲜。
 
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仅覆盖虹口的三角地菜场转型之路,才刚刚迈出第一步。未来,三角地如何发扬品牌优势、在重围中站位,并处理好国企人员负担重、机制不够灵活等这些成为互联网时代掣肘的问题,相当考验管理者。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老字号菜场拥抱互联网,能成功逆袭吗? 在好搜搜索老字号菜场拥抱互联网,能成功逆袭吗?
在必应搜索老字号菜场拥抱互联网,能成功逆袭吗?在搜狗搜索老字号菜场拥抱互联网,能成功逆袭吗?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