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5/28 16:04:05
本报记者 李 静
作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行业,乳制品行业涉及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
原奶企业在高成本、低奶价背景下,行业面临亏损;在终端市场,乳制品出现阶段性过剩,中国的乳制品行业行进在不寻常的岁月里。
直面短期困难,中国奶业相关公司迎难而上,在技术创新、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不断突围。
原奶市场低价运行
今年以来,受乳制品消费不振、养殖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原奶出现阶段性过剩,牧场大面积亏损,中小牧场业绩承压,乳企大规模喷粉,原奶价格持续下跌。在中国奶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上,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透露,国内原奶行业亏损面已经超过60%。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从2023年1月份第一周的4.12元/公斤持续下跌到12月份第一周的3.68元/公斤。
面对奶价的“跌跌不休”,上游牧场的日子也变得艰难。《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原奶价格持续下探,部分牧场主已萌生退意。
河北一家大型牧场负责人纪兴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几天奶价是3.6元/公斤,这个价格对维持牧场运营非常困难,多亏有长期合作客户。
河南某牧场主负责人则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乳企收奶要求比较高,临近年底价格上不去,有几个合作企业没有续约,这样下去只有选择把牧场转让出去。”
事实上,在此轮原奶价格下跌周期中,大量的中小牧场陆续被淘汰出局。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发证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产量跟踪监测,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国发证生鲜乳收购站所涉及的养殖场场户数量环比减少0.9%,同比减少25.3%;涉及奶牛存栏环比增加1.5%,同比增加6.2%。生鲜乳收购站涉及养殖场户户均存栏环比增加2.4%,同比增加42.1%。
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高鸿宾就此表示,当下国内奶业正迎来格局重塑、优胜劣汰的时代,国内规模以上乳企已经从815家减少至587家,未来集中度还会进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