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新闻中心

我们都是策展人!办“小而精”的展览,挖掘展示鲁迅的上海岁月

发布日期:2024/5/16 22:17:22

浏览次数: 点赞数: 收藏数: 关注数: 【赞一个】    【收藏】    【关注】    【举报】   【我要收藏】
我们都是策展人!办“小而精”的展览,挖掘展示鲁迅的上海岁月
新闻晨报
最近,202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表彰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1122个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受到表彰。在2024年工人先锋号获奖名单当中,有上海鲁迅纪念馆陈列部的名字。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前往上海鲁迅纪念馆,听听陈列部的小伙伴们是如何活化利用鲁迅文物资源,做好鲁迅文化传播的工作。

让鲁迅文物“活”起来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人物类纪念馆,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近年来,纪念馆持续推出原创展览“1930年代的鲁迅与上海出版”“鲁迅居上海时期手稿展”“鲁迅日常生活展”“鲁迅文物艺术品展”等,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鲁迅及其同时代文化名人的崇高精神和价值观,展现其卓越的文化素养和美育理念。

记者曾经多次前往上海鲁迅纪念馆参观,但是对这些“小而精”的展览背后的策划故事却了解不多。据介绍,陈列部承担了上海鲁迅纪念馆基本陈列、临展厅的日常维护、馆内原创展览策划举办、馆际展览交流等主要业务工作,近年来,年均举办展览20场左右。


团队在布展当中
针对鲁迅文物较为严肃枯燥实际情况,展览策划从馆藏出发,对文物进行深入研究、历史挖掘,呈现文物背后的故事,有意识地选取接近鲁迅的生活日常、有生活气息的文物进行故事挖掘。从细节出发,展览聚焦鲁迅先生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展示,把某一方面说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借助多媒体让原先躺在展柜里的文物能够在屏幕上“翻阅”而不仅仅是只能看到封面。设计二维码说明,让文字不被说明牌的尺寸所限;设置互动活动,合影区、打卡区、盖章区等设计既增加了展览趣味性,又能把纪念馆的展览信息带回家。制作虚拟展览,每一件展品可单独点开进行阅览,真正实现随时随地观展。

以2023年8月到11月举办的“为大众的艺术——鲁迅文物艺术品展”为例,展览共展出相关展品14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60余件(组)。展览在展出大量重量级文物的同时,注重观众的观展体验,其中包括场景复原、互动展示、相关视频、亚克力展托及展架等。展览以两组壁龛柜为“窗”,复原了拉摩斯公寓场景,壁龛柜内展示鲁迅引进国外优秀美术书籍及作品、信件,与场景相呼应。


“为大众的艺术——鲁迅文物艺术品展” 拉摩斯公寓场景
展厅内特设两处互动展示区,以鲁迅藏“笺谱”为主题的翻页书,让观众近距离欣赏传统书画之美;以鲁迅收藏中外版画为主题的拼图,观众在观展之余,可动手拼接刚看过的展品,加深对重点展品的印象。

童年鲁迅特别喜欢阅读带有图画的书籍,甚至描摹影写过其中的很多绣像。这些带有图画的书籍,充满想象力及传统美学特质,开启了鲁迅对于美术的热爱,他因此收集了不少类似的书籍。他深知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性,成年后,其艺术收藏更是扩大到汉画像石拓片、笺纸、年画等各类中国传统艺术。展览现场有《山海经》、绣像以及《北平笺谱》(鲁迅与西谛(郑振铎)编,1933年北平荣宝斋印)。而为让观众更好的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现场设有两处视频区,分别介绍《十竹斋笺谱》与《山海经》,观众可通过短片对两大重点展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山海经》

《北平笺谱》
以2023年6月到7月举办的“十年居上海,鲁迅之日常”展为例,记者曾经参观过(点击见报道)展览。这场展览共展出鲁迅相关实物展品122件(组),精选了馆藏珍贵文物80多件(组),涵盖了鲁迅的生活用品、工作用具等类型,如“鲁迅家用菜谱”“摇头台扇”“内山书店为鲁迅代办各类事项账单”等文物。

鲁迅的生活用品:摇头台扇

鲁迅家用菜谱
这些展品多角度呈现了鲁迅有血有肉的日常一面,集中展示了鲁迅在上海时期的生活、工作、交游中的崇高精神和价值观,也展示了鲁迅如何在重重的艰难中殚精竭虑,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精神。

人人都是策展人
陈列部五人团队紧密合作、踏实创新,以一个部门的力量兼具同类型纪念馆陈列部、展览部、文化交流部多个部门的工作。

陈列部副主任包明吉告诉记者:“我们是以策展人形式去推展览,在我们内部是叫项目负责人,整个部门会协同他一起去完成每一次的展览。目前陈列部有五位同志,从展览开始接手,包括展览合同拟定、文本策划、大纲撰写,形式设计和后面施工,包括最后文创衍生产品和微信推送,这些环节的工作,我们每个人可能都要直接参与的。”


团队在布展当中
对于文博单位举办展览来说,策展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对于策展人这个角色,团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陈列部主任李荣说:“博物馆展览策划,要基于馆藏文物,以观众为中心,通过叙事、互动等多种形式来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获得丰富且深刻的知识和体验,这也是当下博物馆展览不断吸引观众、传播文化的重要理念。”

包明吉则认为:“展览策划是基于学术研究框架内,使其更亲民、更鲜活的再次创作;是理性的研究向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化表达的转化。”

副研究馆员王晓东说:“展览策划如同穿越行走于历史长河之间,俯身拾取其中最灿烂的明珠,呈现于观众之前,达成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团队在布展当中
副研究馆员高方英说:“策划设计展览,是一次时空之旅。我们穿越时空,与文物交谈,与历史重逢。”

助理馆员李芸辉说:“如何通过设计语言传递展览内核,使其可视化、体验化、可理解化,给予观众绝佳的观展体验,是我位于展览形式工作需一直思考和提升的。”

陈列部五人团队紧密合作、踏实创新,并在研究室、保管部的通力协作下,以一个部门的力量兼具同类型纪念馆陈列部、展览部、文化交流部多个部门的工作,并取得较为突出的专业业绩。“一纸书信 万千情怀——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名人书信展”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为大众的艺术——鲁迅文物艺术品展”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又荣获2023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5·18”国际博物馆日就要到了,陈列部又开始配合策划新的活动,“奔流艺苑”专题展厅今年也将迎来升级改造,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